top of page
甚麼是認知障礙症

       認知障礙症「前稱老人癡呆症/腦退化症」,是大腦神經細胞病變,引致腦部功能不正常地衰退的病患之統稱;也是一種因腦部功能喪失而出現的疾病,它會影響記憶、思維、語言、判斷能力、行為及性格。患者的記憶力及其他認知功能 (例如學習、理解、語言運用、方向感及判斷能力等) 會遂漸失去;有些病人也會有抑鬱、幻覺或人格改變的病徴。

       健康正常的腦部裡,神經細胞是利用神經傳導物作溝通,其中乙醯(粤音:希)膽鹼對學習和記憶擔當著很重要的角色。在腦部循環的乙醯膽鹼分解酶是一種酵素,作用是分解乙醯膽鹼來管理及控制訊息的傳達。在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腦部裡,乙醯膽鹼的濃度是異常的低。引致腦部的神經細胞之間失去連接,信息因而無法傳遞,令這些細胞無法負起記憶、學習和溝通的職責。患者經確診後,平均可生存八至十年;有些患者退化較快;有些卻可在確診後生存二十年之久。

      此症的患者多屬老年人。世界各地的研究顯示,六十五歳或以上的人士中約有百分之五至十患上各種類型和不同程度的認知障礙症,而發病率亦會隨年齡而増加,故此症常被稱為「老年腦退化症」。事實上,六十五歳或以下人士也可能患上認知障礙症,醫學上稱這種情況為「早發性腦退化症」。一般來說,這些患者較多有家族病史,而疾病的進程也可能會較快。

認知症.png

甚麼人較容易患上認知障礙症?

       認知障礙症可以發生在任何人身上,但有下列風險因素者,患上此病的機會可能會增加:

1.年歳愈大

2.有腦退化症家族史

3.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等)

4.糖尿病

5.腦損傷歷史

6.飲酒過量

bottom of page